“作為基層文化旅游工作方面的黨代表,我將以爭創國家級莒文化生態保護區工作為重點,認真履行代表義務,為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的勝利召開做出應有的貢獻?!?月16日,莒縣文化館館長、黨支部書記馬樹曉告訴記者。
馬樹曉說,莒文化不是莒縣文化,而是在莒地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獨具特色的區域性文化,更是日照市除海洋文化外的以傳統文化為主的特色文化。莒文化兼具海洋和陸地文化特質,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?!皩⑷照帐形幕放浦坏能煳幕癄巹摮蔀閲壹壾煳幕鷳B保護區,可以進一步明確莒文化的歷史和現實地位,從國家級層面進行認定和宣傳推廣,對豐富日照市文化旅游文化內涵和擴大國內外影響力,具有重要意義?!瘪R樹曉信心滿滿地說。
多年來,馬樹曉始終以繁榮全縣文化事業和保護文化生態為己任,在非遺文化整理、項目申報和宣傳普及方面作出了很大貢獻。他利用業余時間,完成了累計100余萬字的《莒地非遺輯錄》《莒縣周姑戲》《莒縣禿尾巴老李的傳說》《莒縣過門箋》等書籍的編輯整理工作,為全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為進一步豐富群眾公共文化生活,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,提高全縣文藝愛好者藝術展演創作水平,馬樹曉充分發揮縣文化館的載體作用,大力開展各類文藝公益培訓活動。針對社會文藝愛好者的不同需求,他積極聯合社會培訓機構專業教師,用好用活社會培訓機構的資源人才優勢,在莒縣第一實驗小學、第三實驗小學等學校設立了莒縣過門箋剪紙培訓示范基地,為廣大文藝愛好者就近學習創造了良好條件。
馬樹曉在繁忙的群眾文化工作之余,始終堅持精品創作,以黨的新時代文藝工作方針為指導,甘當時代與家鄉的歌者。他先后創作歌曲、戲曲及小品100多首(部),《莒州頌歌——馬樹曉歌曲作品集》于2010年10月由國家級出版社三辰影庫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,并獲日照文藝獎;所創作的歌曲《沂蒙人家》入選2013—2014年度“中國優秀原創歌曲百首”。
從過門箋、黑陶、周姑戲、禿尾巴老李等文化遺產,到“毋忘在莒”的精神內涵,正是這些文化集合,成為傳播莒文化的載體,讓莒文化這張厚重而靚麗的名片聞名全國、享譽世界。
(日照報業全媒體記者 解友財)